随着张文菁的释放和万海被判刑,《以法之名》的剧情终于走到了高潮,收视率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,现已接近突破3的大关,豆瓣评分更是稳定在7.6分。这一切的热议和关注,证明了观众们确实已经深深被这部剧吸引,大家纷纷在网络上讨论剧情,热烈参与其中。
剧情中,黑社会的真面目逐渐浮出水面,万海虽然确实无罪,但他与诸多复杂事件的牵连,却使得整个案件充满了阴谋与迷雾。保护伞遍布其中,揭开真相几乎变得不可能。导演早已将许多细节埋藏在镜头之中,观众所忽视的地方,可能正是揭示真相的关键。
片头的深意
展开剩余83%大多数剧迷可能并不在意片头,尤其是如今很多网播平台提供“跳过片头”的功能,然而《以法之名》的片头却充满了深意。片头曲在展现乔振兴被害的案件时,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轮明月,它照耀着冰面,倒映出月光的纯净与明亮。月亮的清辉与冰面上的倒影,似乎象征着乔振兴本人的纯洁与清白。
然而,这轮月亮却并不完整,一半被消失在冰面下,正如“永清河”这一名字本身的讽刺意味,暗示着整个案件背后早已不再透明。而随后出现的警车迅速掠过,月亮的光辉逐渐被遮挡,进一步暗示了案件中警察可能是保护伞的一部分,遮掩了乔振兴的真相。与此同时,画面中出现的八把剑,也许象征着八个必须被揭露的保护伞,最终可能会通过“刀尖向内”的方式,一一被剖开。
接着,八把剑变成了燃烧的火柴,镜头定格在一根火柴掉落的瞬间。这根火柴正如剧中的大男主洪亮一样,凭借着自己的力量,点燃了其他的火柴,并以此照亮了周围的黑暗。火光四射,映射出他自己名字的象征意义——洪亮。
紧接着,镜头里出现了李人骏和倒在水中的乔振兴。这里的映射可能有两层含义:其一,李人骏可能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真相,准备为乔振兴平冤;其二,李人骏可能陷入与乔振兴相似的境地,也将面临无法逃脱的危险。
而后,六七份卷宗在镜头中掠过,每一份文件背后都隐藏着重大案件:枪击案、故意伤害案、矿业事故、万海的黑社会案件、乔振兴死亡案以及张文菁的涉黑案件。其中,还有一份卷宗被抽走,或许它正是揭开最终保护伞的关键所在。
细节暗示的“坏人”与“蠢蛋”
谢鸿飞的“坏”,在剧中早有预示。当他出现在指导组审讯张文菁时,镜头中的细节就不容忽视。谢鸿飞坐在郑雅萍旁边,而张文菁的橙色马甲恰巧映在他的身上,镜头转动时,谢鸿飞的脸明显扭曲,给人一种极其不自然的感觉。这一镜头中的细微差别,无疑是在暗示谢鸿飞内心的扭曲与不安。
与此对比的是,李人骏的面部并没有类似的扭曲,这让人不禁怀疑导演通过镜头语言在暗示什么。随后的镜头再次给到同样的角度,而张文菁的衣服与谢鸿飞的影像完全重合,形成了一种明显的暗示。在这里,李人骏与张文菁的倒影并未对上,导演用这一镜头巧妙地揭示了人物之间的错位与不和。
而在李人骏与张放的对话中,张放对李人骏提出的万海案与张文菁无关的解释,镜头专注于张放擦拭眼镜的动作,这一细节似乎暗示着张放已经看清了李人骏的真实面目。镜头特写的纸团,无声地传递了张放对李人骏的警觉与不信任。
在洪亮的回忆中,他回忆起办理枪击案时,谢鸿飞和兰书记坐在一起,两人面带微笑,显然处于权力的高位,主导了案件的发展。相较之下,李人骏与乔振兴站在对立面,画面中的他们彼此对视,似乎预示着未来的合作与对抗。而最终,三人可能会走向统一战线,反抗那些操控黑幕的“狐狸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王大有的案件并未完全揭露清楚。虽然他因癌症被取保候审,却最终因为一系列被动操作成了冤死之人。更有可能,替王大有背黑锅的孙一虎,也许已经被逼迫伪造了肝癌晚期的诊断报告,为了掩盖更深层次的阴谋。
洪亮与妻子的家庭破裂同样寓意深远。他作为赘婿,在家庭中一直没有话语权,甚至连女儿生日这样的家庭聚会,他也无法插手,面对黑暗时,他只能选择远离。而当他接触到乔振兴留下的优盘时,那道刺眼的阳光照亮了他黑暗中的道路。
《以法之名》的深刻镜头语言
《以法之名》无疑是一部值得二刷三刷的作品。其众多镜头和细节,不仅在初次观看时未曾显现,二次观看后才会恍然大悟。每一个小细节,似乎都在提前埋下伏笔,等待观众揭开谜底。这种看似顺理成章的剧情发展,充满了惊喜,却从未让人感到过度意外。
发布于:福建省尚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